Ⅰ 如何写专利申请书范文
当前专利代理界对专利文件的产生主要从专利法和实施细则的规定入手,缺少对专利文件撰写的整体思考和把握,尤其是对技术交底书和专利文件之间的关系定位不清楚,进而造成代理人对自身工作定位的偏差。本文将专利文件撰写工作视为一个信息产品的加工过程,并通过这一视角,对专利文件的产生过程进行了完整的考察,力求明确技术交底书和最终专利文献在整个专利撰写中的各自的定位。
一、问题的提出
专利代理工作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工作,其发展前景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肯定,但是,专利代理工作的本质还远没有获得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专利代理行业尚处于较为初期的阶段,多数从业者尚未明晰掌握专利代理的特点和角色定位,造成许多发明人和申请人普遍存在对代理工作的误读。许多发明人以为,专利代理人的工作仅仅是将交底书重新整理即可,不认可代理人工作的意义;还有一些发明人不愿意配合代理人提供材料,认为应该由代理人自己搜集。这些情况均与对代理工作的误解有关。为此,本文从信息产品生产的角度对专利代理工作进行考察,期望获得对专利代理的明晰定位,达到厘清与代理工作相关各方误解的目的。本位还期望为同行提供对专利代理工作的新的观察视角。
二、专利代理行业的本质是一种信息加工产业
专利代理人的工作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专利撰写、代理专利无效、配合律师代理专利侵权案件等,其中,最基本的工作还是专利文件的撰写,其它工作往往是这一工作的延伸。
专利撰写中,代理人首先需要获得相关的技术交底书,然后根据技术交底书进行撰写。其最终获得的产品是撰写完毕并提交的专利文件。
从以上工作过程可以看出,专利代理人的主要工作是对技术交底书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为另一种信息形式,即专利文献。专利代理人的工作从开始接触的是信息,到最后完成的产品也还是信息形式的产品。这一过程说明,专利代理行业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加工产业,其中,信息加工的原料是体现为交底书的发明人的发明思想;其最终产品是专利申请文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所谓专利申请文件,就是通过对发明人技术思想相关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获得的特定形式的信息产品。换言之,获得专利文件的过程就是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加工的过程。
实际上,信息加工产业是信息社会中相当普遍的产业模式。其本质就是进行信息的采集、整合、包装,产生各种类型的信息产品,供信息受众消费。这些信息产品能够给信息受众提供对其具有价值的知识,或者获得信息、产生愉悦等。
就专利代理行业而言,这一信息加工产业的产品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信息产品首先是一种最终需要公之于众的法律文件,它可以为申请人宣示确定其专利所涵盖的保护范围,使其获得期待的经济利益。为此,这一专利文件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以便清晰的表达申请人的意图,并符合专利法的规定,最终达成保护申请人知识产权、对公众合理界定其权利范围、以及给予他人足够的技术信息的多重目的。
三、专利撰写过程包括技术交底书撰写和专利文件撰写两个基本环节
任何一个专利产品的加工都需要经过以下两种基本的工序:采集信息资料、对采集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面向其产品目标的处理。前者称为面向信息采集的加工,后者为面向目的的信息加工。前者突出信息资料搜集,要求准确、完整;后者突出信息加工的目的性,要求即能够准确完整的传达信息内容,还要以加工目的为导向,对这些信息的形式进行整理、组合、删减、抽象、概括,这个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揭示埋没在原来信息材料中没有被明确表达出来隐含信息。
对于专利文献的生产加工过程而言,由于待加工的信息是存在于发明人处的原始的技术方案,其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为专利代理人所获知和利用,这一过程在一般情况下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专利文件作为信息产品必然具有原始的信息毛胚才能被最终加工成型,这种毛胚一般表现为专利交底书。专利交底书是在面向信息采集的加工过程中获得的中间产品,其本身不具备专利文件所需要的法律性和逻辑性,但是,它必须表明这些原始信息的真实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本身也就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的目的是为完整、准确的表述信息服务的,其目的是防止信息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被误解。
综上所述,专利撰写过程包括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连接的步骤,第一步骤是面向信息采集的加工过程,具体产物是技术交底书;第二步骤是面向信息产品的加工过程,具体产物是提交专利局的专利文件。
四、撰写专利交底书和撰写专利文件的相似性
1、都要求信息充实、准确、富有逻辑性,并且技术交底书和专利说明书具有基本相同的叙述逻辑
对于技术交底书和专利文件而言,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都是为了传递技术信息。这就决定了其具有与其它类型的信息加工的不同特点。一些形式的信息加工完全不必强调信息的充实、准确和逻辑性,例如,文艺作品的生产可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甚至强调真实性的报告文学也具有明显的文艺加工的痕迹,其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需要非常严谨。但是,对于技术信息的传递,其充实、准确是基础性的要求,一个技术方案是不允许也不可能进行刻意的编造的。当然,相对于实际的技术实践,也不妨作若干的理想化的处理,但是,这种理想化是建立在严格的技术逻辑的基础上的,绝不是任意的。
对于技术交底书和专利说明书而言,都需要围绕共同的逻辑主线进行叙述,即现有技术的缺陷、解决该缺陷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的效果。具有上述共同的叙述逻辑的原因在于,两者都是为共同的信息加工目的服务的,即都需要提供其所以可能被授予专利权的基本信息,这一共同目的决定了两者具有基本相同的叙述逻辑。
2、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质量优良的专利文件
无论技术交底书还是专利文件,其撰写过程都是为了期待获得的专利权服务,其最终产品的形式是加工完成并期望能够通过审查员的严格审核并最终获得授权的专利文件。这两者的都服务于获得优良的专利文件这个目的。这是两者之间一切相关性的根本。
3、最终文件是否反映了专利申请人的设想必然取决于两次信息加工水平的叠加,是相与的关系
专利文件,即最终向专利局提交的文件乃至最终通过审核的文件,其最终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两次信息加工水平的叠加,是相与的关系。这是由于,信息加工具有连贯性,信息来源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误解,并最终将整个信息加工的产品带入歧途。考虑到专利代理人是受到专门训练的信息加工者,尽管不可能由其进行第一次信息加工,但是,专利代理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第一次信息加工进行指导;甚至通过与发明人的交流,敏锐的发现专利交底书与发明人本意之间的差别,帮助发明人补充完善第一次信息加工的产物—技术交底书。对于专利申请量较大的公司,培训专门撰写交底书的专利接口人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这些专利接口人的角色定位更偏重于对技术信息的充分掌握和准确理解,并具有基本的专利逻辑训练,他们可以直接参与技术开发,在此过程中,获得完整准确的技术信息,这样能够获得较高质量的技术交底书,使整个专利文件的加工过程具有一个良好开端。
五、撰写专利交底书和撰写专利文件的和区别性
1、基本目的不同。
尽管专利交底书和专利文件最终都是为了获得良好的专利文件,但是,两者还是具有不同的基本目的。
对于撰写交底书,其基本目的是能够准确、完整的表达其技术信息。其强调信息的完整、准确,不仅需要提供技术方案的信息,而且还要求提供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以便专利代理人准确把握发明点。
撰写专利文件的基本目的,最基本的方面,是为了获得符合法律要求的法律文件,同时,更要满足申请人对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法律保护的需求。因此,专利文件强调法律上的合法性和帮助申请人达成保护目的。这些都依赖于代理人如何准确把握从技术交底书中获得的相关技术内容的实质,并将其与现有技术相区别和联系,为申请人提供一个合理的保护范围的定位。
2、阅读对象不同。
技术交底书的阅读对象非常单一,一般只有专利代理人。专利代理人一方面长期和发明人的技术交底书打交道,因此,具有较高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目前专利代理行业的分工还不可能明确到每个专利代理人都具有一个明确的技术领域,这就造成代理人对这一领域的知识不一定非常丰富,这需要技术交底书对相关的技术背景有一些深入浅出的说明,以便代理人迅速进入相关的情境中,使其迅速建立与发明人的共同语境。
相比技术交底书,专利文件的阅读对象相对广泛,包括审查员、复审委、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竞争对手、法官等。每一类对象的知识结构、对相关领域的熟悉程度都具有很大的差别,并且都具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对专利文献有不同的视角。一件起到实际作用的专利文献必然要能够经过这些阅读者的不同视角的考验,这就使撰写专利文件成为一种具有高超技术性的工作。一个专利代理人往往是经过三年以上的专利代理工作的磨练,并具有一定的无效、侵权的诉讼经验,经历过对自己撰写的文件的不同角度的思考,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这也是专利代理工作的困难所在。
3、两种文件的性质不同
技术交底书是比较单纯的技术文件,尽管这一文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专利逻辑支撑,但其主要目的是反应技术内容。而专利文件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获得的技术文件和法律文件;专利文件需要从技术交底书中提炼出基本的技术思想,并把它置于技术发展的整体背景中,判断其可能被保护的角度和范围,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合适的权利要求。上述过程对撰写者提出了全面的素质要求,即需要其对专利技术能够充分的理解,还需要对专利法有非常强的理解力,能够从专利授权、无效、侵权诉讼的多个角度来恰当的思考专利文件的各个方面的细节。上述素质需要通过长期训练才能够获得,而发明人撰写交底书的能力则经过简单的专利逻辑的培训就可能胜任。
4、撰写者不同。
技术交底书一般由发明人撰写,他们一般对本技术邻域有深刻全面的把握,具有跳跃性的思维方式。专利代理人则需要接触多种技术领域,他们对于每一种技术邻域的了解是无法与发明人相比的,但是,合格的专利代理人需要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并经过对专利法的学习,能够从专利授权、无效、侵权诉讼的多个角度来恰当的思考如何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专利代理人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使其能够在对交底书提供的基本信息的处理上,较好的把握其中的基本逻辑并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在与发明人沟通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一定的撰写交底书的指导;上述能力都不是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获得的。专利代理人在专利申请中的价值之所以能够得到所有施行专利制度的国家的肯定,也是基于上述原因。在整个专利撰写过程中,专利代理人即需要意识到自己是为发明人服务的,必须严格的依据发明人提供的基本信息进行自己的代理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意识到自己在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主动地位,要对发明人撰写交底书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对于发明人而言,应该理解代理人的工作价值、尊重其工作经验,并且意识到代理人的一切工作都源自发明人提供的基本技术信息,不能期待专利代理人能够对技术邻域和自己一样熟悉,应耐心的回答专利代理人提出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应当依照专利代理人的指导对交底书进行补充和修改。
六、专利代理人在专利撰写中采用的主要信息加工方式
尽管专利代理人的一切工作都是从专利交底书出发的,但是决不意味着专利代理人在信息加工中不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其实,专利代理人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创造行的劳动,具体而言,就是需要采取多种信息加工方式,在原有的材料的基础上,使信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专利代理人所采用的主要信息加工方式如下所述:
1)提炼。即从现有技术信息中概括获得技术思想的核心。这一个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发明人提供的多个相关技术方案中,什么是本质,什么是对现有技术的核心贡献,都需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概括出真正重要的核心思想。这实际上是对发明人交底书中提供的信息的一次再加工,提炼出来的内容可能能够发现发明人技术交底书中蕴含,但是却没有清晰表达的信息。这个工作也是充分体现代理人核心价值的地方。优秀代理人有时能够给发明人一种比发明人自己还了解其技术的感觉,实际上,绝不是代理人对技术的理解超越了发明人,而是其对信息提炼的能力帮助其抓住了发明人自已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技术核心。
2)增补。当代理人提炼出交底书中的核心思想后,往往发现原有交底书中提供的材料还不能充分支持这些提炼后的技术思想,为此,专利代理人需要以各种方式对信息进行增补。一个主要的方式是系统的向发明人索取需要增补的内容,为此,专利代理人需要向发明人说明其目的,获得发明人的理解配合。此外,专利代理人还往往需要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以及通过网络检索等方式,从各种渠道获得相关的技术知识。
3)删减。专利代理人在提炼的基础上,一般都会发现技术交底书中有些内容是与主题思想无关的,有可能需要删除枝叶,避免不相干的内容干扰了清晰的逻辑主线。当然,这个步骤是需要比较谨慎的,避免造成技术信息丢失。
4)变形。专利代理人往往需要在对技术方案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专利撰写的法律要求,将现有的技术方案以另外的面貌展示出来。尤其是一些倾向于智力活动规则的专利,需要专利代理人采取措施,挖掘出技术交底书背后的技术内容,改变其外在的面貌,使其以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对于商业方法的专利的处理。
七、如何避免信息失真
信息加工中存在多种影响信息加工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信息加工者的能力相关,这里不可能一一讨论这些问题在专利文件撰写工作中的解决之道,以下仅就信息失真这一牵涉到专利代理人和发明人双方面的问题作一个简单的探讨。
信息失真是信息加工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专利代理工作中,信息失真的原因牵涉到发明人和专利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比较容易出现,但是采取适当措施后,也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信息失真包括信息被遗漏、曲解,在专利撰写过程中,由于代理人和发明人之间知识背景的差异,往往容易引起双方的理解差异,以及信息表述的不准确。当发明人提供的交底书存在似是而非的内容时,对信息的误解非常容易发生。对于这一问题,采取以下措施可以获得比较好的解决。
1)提供充分的知识背景信息。这一点是为了弥补双方在知识背景上的差异。发明人在专利交底书中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技术方案,也往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背景,以便迅速将代理人带入核心问题,帮助其无偏差的理解技术方案。
2)采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方式进行信息传递。逻辑是一种严谨、稳定的信息传递方式,可以弥补知识背景因人而异的缺陷。采用严谨的、经过书面定义的技术概念和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步骤,可以避免双方的误解。发明人采用这种方式撰写交底书,便于代理人发现问题出现的环节;如果发明人撰写的交底书的逻辑不严谨,思维是跳跃的,则代理人不易理解,更不容易发现问题存在在哪个方面。同样,代理人的专利文件如果逻辑缜密,也便于发明人在审核中发现问题。
3)充分有效的沟通。通过发明人和代理人双方的及时信息沟通,可以弥补双方知识差异,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并可校正明显理解差异、错误;这一点要求双方都能充分理解和尊重对方在专利文件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从而采取相互合作而不是对抗的态度,积极进行坦诚的交流。
八、总结
将专利文件撰写工作作为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来理解和看待,有助于代理行业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助于其发现代理工作中产生问题的环节和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这一观察视角还可以发现许多其它问题,需要更多的理论探讨,本文仅期望获得抛砖引玉的效果。
Ⅱ 知识产权代理公司是干嘛的其销售代表的工作是做什么
帮客户处理知识产权的工作,比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销售的话就是销售服务,就是看怎么让更多客户的客户找你做事。
Ⅲ 西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案例
陕鼓集团依托知识产权,走自主创新之路(陕西)
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始建于1968年,是中国设计制造以透平机械为核心的大型成套设备的集团企业。
多年来,陕鼓以市场为先导,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深入贯彻以“陕鼓模式”营销战略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从一个从事风机制造的传统机械工业企业逐步转变为以透平机械为核心,为用户提供系统集成和系统服务的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并逐步走上了一条高端发展的路子。
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陕鼓依托知识产权,开劈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04年底,集团的技术线进行了流程再造,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结合市场销售,开发新产品,在此基础上,陕鼓加强自我保护,对专利的申请提出全年的考核指标,并纳入月份计划任务书,以提高专利申请量。
集团首先结合自身特点,完善现有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形成了有效的专利工作机制。根据《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制定《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专利工作管理办法》和《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还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工程师担任委员会主任,并且对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制度化,每年要召开会议,对公司本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讨论制定下年的工作计划,在实际工作中对有关具体问题进行全面指导。
集团在日常研发过程中注重运用专利制度规则,全面开展了企业专利战略。陕鼓集团是设计制造大型透平鼓风机、压缩机、能量回收装置并成套供货的国家大型专业骨干企业,企业产品主要有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TRT)、离心压缩机、离心鼓风机、通风机五大类30个系列近500个品种规格,技术领域涉及流体力学、机械制造、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等专业知识。因此,加强专利战略研究,是陕鼓集团知识产权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作中,研发人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并运用对专利文献的检索,为企业的科研、生产、经营提供决策。
在集团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专利工作管理办法中,对专利申请项目都有明确的奖励制度,在申请的专利取得专利证书后,公司给予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定奖励金额;并将专利工作纳入对单位的工作考核,以激励科技创新。在公司内部结合产品特点开展多科专利技术研究,并将具体要求同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专利申请量。
同时,集团还不断进行专利知识宣传,提高员工意识,以加强企业自身保护。利用公司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工具,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宣传,提高大家的专利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并组织员工签定个人承诺书,增强员工对公司知识产权保护的责任,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邀请专利代理公司及专家对公司管理人员及科技人员进行专利知识培训,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研讨有关对策,进行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研究。
2004年陕鼓集团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企事业专利试点工作单位,为确保公司专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专门成立了专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组员由总经办、总师办、技术线各处室、财务管理处、人力资源部等单位负责人及公司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管理员组成,负责试点期间的各项管理工作,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处理,以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Ⅳ 做专利代理人好,还是做专利信息分析师好
专利代理人更有经济前景,专利信息分析师更锻炼个人能力。
主要原因是内:
-
专利代理人主要从容事一线专利撰写、案件答复和申请人沟通等工作,工资按照底薪和提成划分,提成根据案件量多少决定,多劳多得;在公司内主要划分到专利部,根据专业分为电学代理人、化工代理人和机械代理人等。
-
专利信息分析师主要是根据客户需要检索、分析专利或者项目等工作,一个分析项目往往周期很长,资金回拢较慢,对于个人能力锻炼是优于代理人,但是工资可能低于代理人;在公司内主要划分到检索中心,可能不需要划分具体的专业。
另外,除了考虑上述因素,还需要注意个人性格因素。
-
专利代理人比较适合愿意撰写和表达的人,要求有创新精神。
-
专利信息分析师表示适合总结和归纳的人,要求有大局观。
以上仅仅是我作为代理人的简单粗浅的认识,希望能帮到你~
Ⅳ 专利代理行业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
专利代理行业伴随着中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而诞生,是中国专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大。其中,对专利代理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专利代理服务供给不足与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专利代理行业呈现出快速上升态势在此背景下,为全面提升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我国创新主体对专利代理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动全行业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2016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在总结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倾斜政策和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加快发展试点政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下称《改革方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持续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台《改革方案》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总体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有效积聚试点地区各方面的政策和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着力突破专利代理人队伍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等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专利代理人队伍规模扩大,素质提高,专利代理机构发展水平提升,有效缓解供需矛盾,满足各类创新主体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为缓解我国部分地区专利代理供需矛盾,促进专利代理行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开展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拨打八戒知识产权服务热线。
Ⅵ 专利代理人的发展前景如何
关于专利代理人的前景如何这个话题其实是个很复杂的课题,鉴于能力有限,这里就简单的聊几句,权当抛砖引玉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直接体现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国家手段,主要涉及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专利。
专利权其本质是公开技术换取一定年限内的专有保护,由法律及其相关行政部门给予保障和实施。
专利代理人的主要职责包括帮助发明人取得专利权,从而为其完成一些比较复杂专业的申请程序,当然还可扩展到复审、无效、诉讼等业务。
现实中,远的不说,可参见自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经济成就的韩国、日本等国家。
就简单说下日本,2002年,日本政府发表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明确把教育立国改为知识产权立国,这是近代世界标识性的创举;在司法方面,日本则直接组建了知识产权上诉法院(2005年4月1日,日本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高等法院,用于专门处理知识产权案件)。至于韩国,在21世纪也明确地把知识产权强国作为了他的战略目标。
中国也紧跟世界的步伐,1993年8月北京一中院(民五庭)、高院(民三庭)分别最早组建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庭,现在还尝试申请建立知识产权法院,这也预示了中国知识产权的春天即将来临。
由此从国上述一些家层面上的理论和实践情况,也可对专利行业及其相关职业的重要性略见一斑。
总体上来说,仅个人认为,专利代理人行业涉入的起点高,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比较强,包括同时涵盖机械、电学、化学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但这也正是专利行业高价值的充分体现。综上所述,我相信专利代理人会是一个充满希和挑战的朝阳行业。另外,有关城市大小的问题,都可建议通过查询统计下所在城市的专利申请量、以及已有专利事务所的数量等相关数据,从而对现有市场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预测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当然,事在人为,任何一个相对所谓好的或坏的平台,因不同人的整合和操作,从而都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所以如何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来,这需去根据自己的环境和能力反复地摸索总结而定。
Ⅶ 专利代理人通常案子都是怎样写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专利代理人要掌握什么知识,他们是怎样写案子的,写案子有哪些流程。
大概的流程就是这样,具体的会因为现实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差异。
Ⅷ 浅谈专利代理人如何做好专利申请中的沟通工作
对于专利代理人来说,沟通是一门需要掌握并不断进行完善的技能。例如,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阶段,专利代理人需要与客户就技术及法律等内容进行沟通,不仅要从客户那里获取撰写所需的技术信息,还要争取对方的理解和配合,同时需要适当地向客户展示专业能力,获得其认可。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有效的沟通效果?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沟通包括意识和潜意识2个层面,其中意识仅占1%,潜意识占99%。因此,有效的沟通必然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即有感情的、真诚的沟通。笔者认为,为了让客户在潜意识中认可专利代理人的付出,从心理上接受并赞赏其提供的专利代理服务,专利代理人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沟通前必须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例如,研读客户提供的交底材料,并根据材料内容进行专利检索,了解相关的背景技术及技术术语等。”有备而来”,会让客户感觉被重视,同时为后续的沟通储备相应的知识,为获取对方的信任及顺利沟通打下基础。
其次,沟通中需要建立和谐的沟通氛围。有研究表明:情感信息中,只有7%来自于文字,38%来自声音,55%来自行为。因此,同样的沟通内容,通过不同的声音和行为表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基于这个因素,专利代理人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就需要注意说话的语速、语气以及当下的行为,不应带着负面情绪处理案件。另外,对于沟通方式的选择,应更多地选择与客户面对面沟通,通过对客户的声音及行为进行判断及分析,及时调整沟通方式,以求更好的沟通效果。
基于不同类型客户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的原则,有关专家曾经对服务的客户类型进行了大致的总结,分为和气型、骄傲型、刁钻型、完美型。对于和气型客户,他们谦和有礼,愿意倾听,积极配合,按通常的真诚的方式与他们交流即可;对于骄傲型客户,他们喜欢自夸自赞,专利代理人遇到这样的客户应注意掌握对方的心理,多倾听、多赞扬;对于刁钻型客户,他们善于交流,但是会抓住某一内容喋喋不休,专利代理人应抱着真诚为客户解决问题的心态认真聆听,同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说服;对于完美型客户,他们事事追求完美,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对此,专利代理人还是需要从自身做起,通过提升自己的专业度以获取对方的信任。
同时,沟通中应多肯定、多赞美。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因此,一定要设身处地去认同、肯定客户,但是,赞美和肯定一定要发自内心,要真诚和实事求是。在专利代理工作中,有时对客户的发明给予适当肯定,客户得到鼓励后会和专利代理人分享更多的技术内容,有助于专利代理人进一步了解发明创造,使工作事半功倍。
沟通中还应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能让我们理解对方的决策、态度与想法,获得与对方心理上的共鸣,达到相对一致的意见。运用至专利代理人与客户的各种工作沟通中,在我们要求客户尽快结案时,如果站在客户的角度进行沟通,例如”尽早确定专利申请文件内容并尽快提交,对于后续的专利工作更有利”,客户将认为专利代理人是在为其切实考虑,更容易接受建议,并在工作中积极配合。
除此之外,沟通中应善于倾听。倾听不仅是简单地听,而是需要把客户沟通的内容、思想全面把握。有研究表明,一次沟通用1/3的时间说话,用2/3的时间倾听,是一场成功的谈话。在我们工作中同样需要有效的倾听,这样能增加信息交流,并提升双方的信任感。专利代理人在与客户沟通时应使用目光接触;需要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意见,以显示自己不仅在充分聆听,而且在思考;在客户描述完方案后,用自己的话语重述对方所说的内容;不要妄加评论,也不要立刻否定客户发明的可专利性;对于沟通中产生的分歧不随意争论,要以专业知识、能力说服客户;不随意将客户的发明与其他发明作比较,打击客户信心。
综上,笔者认为,沟通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让沟通者得到想要的信息,并且能增进双方的了解,让双方在心情舒畅中达成共识。专利代理人在成长之路上应务必重视对沟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以更好地以自身的专业技能服务创新主体。
来源:国知局
(作者吴敏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专利代理公司工作总结
文章链接:https://www.jztd.net/748.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