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再保险公司商标

adminer

1. 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历史

2009年4月2日,全球再保险业巨头——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声明说,未来一年内将裁减10%的员工,约1150人,以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瑞士再保险公司在声明中说,该公司未来一年内将会把目前在全球雇用的11560名员工裁减10%,此举将使公司在2010年底前节省运营成本4亿瑞士法郎(1美元约合1.14瑞郎)。
瑞士再保险公司一名发言人宣布,裁减人员包括自然流动人员、重新派岗人员和提前退休人员,但也会解聘部分职员。
2009年2月,瑞士再保险公司公布年度财报说,该公司2008年亏损额达8.64亿瑞郎,创历史最高纪录。到2008年底,该公司保险金总额降至205亿瑞郎,缩减了三分之一。

2. ing的附录

附:世界知名保险公司 国家 公司 美国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美国洛斯保险公司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信安金融集团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州立农业保险公司 美国纽约人寿保险公司 好事达保险公司 美国圣保罗旅行者保险公司 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 美国利宝相互保险公司 美国全国保险公司 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 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 美国麻省人寿保险公司 美国哈特福德金融服务公司 美国西北相互人寿保险公司 美国前进保险公司 美国丘博保险集团 FM全球公司 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信诺集团 美国安泰保险金融集团 日本 日本生命保险公司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公司 日本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 日本住友生命保险公司 日本三井住友保险公司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 德国 德国安联集团 法国 法国安盛集团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公司 法国安盟-甘集团 荷兰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全球保险集团 加拿大 加拿大鲍尔集团 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 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团 瑞士 瑞士再保险公司 瑞士人寿保险公司 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 瑞典 斯堪的亚公共保险有限公司 意大利 意大利忠利集团 英国 英国英杰华集团 英国保诚集团 英国法通保险公司 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 英国耆卫保险公司 英国友诚保险公司 中国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平安人寿保险公司 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中意人寿保险公司 ING狮子标志
傲视寰宇ING狮子 傲视寰宇
代表ING集团的“狮子”标志,随着国际化脚步的日益加深,遍及全世界。旧地图上的荷兰像极了一只狮子,自古以来,荷军的盔甲便以狮子为标志,取其地位卓越;在中国,狮子为万兽之王,象征权力、威势,又因与“师”谐音,因此又代表教化、吉祥,然而,无论富贵、权贵或喜庆吉祥,皆表既大且好之智慧发展。ING集团以狮子为商标,期望自己在全球的金融服务市场上,也能像狮子般强健英挺,成功取得领导地位!
ING集团的表现就如其企业标志–“狮子”般的耀眼,这一切全来自于其为客户追求最大利益的努力。我们希望在人们的心中,ING是一家‘可信赖、创新、e化’的公司,人们一想到“ING”,就能联想到ING是一家能提供‘全世界最好的金融理财服务公司’。ING集团并矢志在全球各地市场建立最有利于客户的行销通路,提供以客户为导向、创新的财务服务,成为领先全球的财务服务提供者。
经济环境瞬息万变,对任何企业都是莫大的考验,处在如此多变的环境中,ING集团以五大策略目标为依归–打造坚固的财务基础、提供集团经营效益、以多元通路及产品为客户创造价值、持续发展专业能力以及有效降低营运成本,以求在竞争激烈的财务服务领域中成功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挥企业的核心价值,将完美的产品与服务传递给所有客户。
发展历史
ING 集团历史轨迹可回溯至1845年成立于荷兰海牙的荷兰保险公司(),1963年与国民人寿保险银行合并,触角也从保险延伸至银行,1991年与以银行业务见长的荷兰第三大银行NMB邮政银行集团(NMB PostbakGroup)合并后,正式定名为“荷兰国际集团”(ING Group),奠定了ING集团擘画全球版图的根基。
重大事项 :
1845~1881年,荷兰公司、国民人寿保险银行、荷兰邮政储蓄银行、荷兰票券汇款金融机构陆续成立。
1963年,公司荷兰公司、国民人寿保险银行合并为荷兰国民保险公司。
1989年,邮政银行与NMB银行合并为NMB邮政银行集团。
1991年,ING集团正式成立。
1995年,合并霸菱集团。
2000年,合并安泰全球金融服务公司与安泰国际公司,完成ING集团于美洲及亚洲完整金融服务体系。
2006年,ING集团将取得台湾荷银投信100%股权。
核心价值
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以实际的行动提供满足或超越顾客需求的服务。
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ING集团永续经营的根基在于长期优质的获利,其中之要素为组织及其所有的员工在执行业务时能有动力与创意。
团队合作Teamwork
重视团队合作在活动中会与所有伙伴群策群力,共达目标。
专业 Professionalism
ING集团在所有的环节上都非常重视专业,且视其为最高层次顾客服务之必备要件。
诚信 Integrity
ING集团承诺在其所有的事业经营上,符合诚信及高道德标准准则。
投资于人 DevelopingPeople
员工为公司最重要资产,ING集团愿意投资最大资源创造一个终身成长的环境。
成功关键
分享全球性的行销通路
充分利用遍及全球之行销服务网,集团下分支机构亦经常性的交换资讯、结合相互行销、服务通路,增加销售机会及服务管道,达到成本降低并创造最大商机。亦透过并购相近产业,(如银行、保险、金融服务等公司)、并在区域表现具相当之水准(包含收益、成长或排名)、有行销通路且拥有固定之客户群之公司,使其快速扩充版图。
满足客户需求的全面性金融理财服务
多角度的经营模式,全面性的规划产品与提供服务,提供所以客户(个人、公司、法人机构)最适切的商品,透过全面性的行销方式、服务管道,赢得全球金融保险服务业相当高之市场占有率。
员工是集团最重要的资产
因为深信优秀的人才是推动企业理念、传递服务的重要关键。ING集团不断为员工创造最好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在职训练,借由国际性的训练课程,强化同仁对全球多元的金融服务的专业及视野,提升个人的专业成长在工作上有最好的发挥,这正是ING集团成为全球经营成功集团的原因之一。
风险分散
因广大的区域分布及多角化的经营模式,避免了因为区域因素(如当地政局不稳)或某一特定产品亏损而影响整个集团的运作,因此在获利上一直能有稳健的表现,此项特点不仅是ING荷兰国际集团的经营策略,更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严格的成本控管
本着稳健的经营文化,采取严格的“成本控管”政策,借由改善成本费用率以提高整体的净利率;另一方面,以“收益成长高于费用成长”为原则,在保险营运方面,使保费成长大于费用成长,在银行方面使收益成长大于支出成长,使获利维持稳定。
投资哲学:三项坚持
追求投资标的的长期成长
要求扎实的基本面研究
灵活因应总体经济、产业景气与产品生命周期的循环
投资风格:ING全球投资的投资规范
精选个股
基本面选股基本面选股
ING全球投资专家的支援
风险控管的原则
律严谨的投资纪律
F1浮空魅影主赞助商。

3. 瑞士再保险公司的中国关系

为了扩大与中国保险业的合作,瑞士再公司早在1983年就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订了第一份再保险合同。此后,瑞士再公司与中国保险业的合作不断加强。自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以来,瑞士再公司先后于1996年和1997年,分别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两家代表处,并于1999年4月正式向中国保监会递交了申请经营性分公司的信函,成为第一家申请在华营业的再保险公司。2002年7月10日终于获得了中国保监会的经营许可,业务范围包括产、寿险再保险业务。
瑞士再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技人不仅局限于每天的日常工作,更致力于对中国保险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瑞士再公司经常在国内举办不同险种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例如财产险、工程险和风险管理等,同时也组织安排国内保险公司的员工赴瑞士再总部的保险培训中心(SITC)进行学习。人保公司每年都要输送不同部门的业务人员参加相关的专业课学习。
针对中国客户的需求,瑞士再公司还组织人力和物力把一些保险、再保险的书籍陆续翻译成中文并出版。此外,还帮助中国人民银行和人保公司进行过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资助中国人民大学在校学生参加美国寿险管理师(LOMA)和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的专业考试。1999年4月,瑞士再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研究中心,以加强对中国自然灾害的系统研究,从而促进和推广保险技术在减灾中的应用。双方还共同搜集了从12世纪至今的中国历史、地理及气候等各类数据,合作绘制了一张中国巨型电子灾难地图,这张地图将为中国的保险公司大胆涉足地震、洪水等巨灾保险市场提供有力的风险评估依据。

4. 渤海财险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偿付能力怎么样,可信不

渤海财险是2005年成立的,这个时间也算是比较久了,大家都知道保险公司是不可能倒闭的,所以偿付能力可想而知,它是家全球性的财产保险公司,在天津当地还是比较有信任度的,其他不详。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
(4)瑞士再保险公司商标扩展阅读
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渤海财险”) 由天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19] 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所属的金融机构,2005年10月18日开业,是首家总部设在天津的全国性财产保险公司。 [5] 目前,公司拥有24家省级机构,300余家地市级和县级机构,销售服务网络遍及全国,产品涉及机动车辆保险、企业财产保险、工程保险、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短期健康保险等保险产品,能够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风险保障。 [6] 2012年公司成功引入大洋洲最大的非寿险公司澳大利亚保险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 [5] 与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等国际知名再保险公司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7]
经营理念编辑 语音
经营理念:“诚信、规范、创新、开放”。
经营理念内涵:
诚信:将诚信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为股东、公司、员工和客户树立起渤海财险诚信经营的品牌。
规范:构建规范的决策机制和决策体系,确保公司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
创新:以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新动力,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积极探索新渠道、新模式、新产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的公司发展新状态。
开放:对标保险市场和同业优秀公司,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挑战。跨部门有效沟通,员工间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8]
业务范围编辑 语音
渤海财险业务经营范围主要包括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的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 [9] 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9]
社会口碑编辑 语音
渤海保险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号召,走自主创新之路,获得中国保监会对开办“渤海保险电话营销商业车险产品”的批复,成为行业内继中国平安、大地保险和天平汽车保险之后第四家获准开办此项业务的公司。渤海财险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保险进社区、进课堂等方式,积极宣传保险知识,普及防灾防损常识,提高公众对保险的认知度。参与建设希望小学、设立助学基金、为儿童福利院捐款、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为贫困户捐赠保险,塑造积极、健康的企业形象,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10]
企业荣誉编辑 语音
2009年渤海保险被人民网评为“中国十佳最具成长性金融机构”,2010年在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推出的“2010卓越竞争力金融机构评选”系列评选活动中,渤海保险再次荣膺2010年“卓越竞争力成长型保险公司”称号。2010年底渤海保险还被破格认定为“天津市著名商标”。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渤海保险志存高远、意气风发,正沿着“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之路扬帆远航,向着建成品牌卓越、管理先进、技术领先、盈利性强的综合保险服务集团的目标迈进!
2016年9月,渤海财险荣获“2015年度中国价值成长性十佳保险公司”称号。2016年10月 渤海财险荣获保险公众宣传大比武特别贡献奖。2016年12月,渤海财险 “电梯责任保险” 产品荣获“2016年度保险产品”称号。2017年1月17日,渤海财险荣获“2016榜样天津企业社会责任榜——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奖”。2017年11月,渤海财险荣获“2017年保险行业公众宣传大比武最佳组织奖”和“2017年中国保险业7.8公益扶贫贡献奖”两项荣誉称号。2018年11月,第十一届中国保险文化与品牌创新论坛暨第十三届中国保险创新大奖颁奖盛典上发布了《2018中国保险年度排行榜》,2018年12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京举办全国保险扶贫好事迹发布暨7.8活动总结会议,通报2018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大比武获奖单位。渤海财险荣获2018年保险行业公众宣传大比武“优秀活动奖”和“保险脱贫攻坚奖”殊荣。 [10]

5. 当今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是哪家

全球前10大再保险公司
名次 公司名称 国家 普通保费 寿险保费
1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德国 13072.3 3882.5
2 瑞士再保险公司 瑞士 10265.7 5428.0
3 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美国 5830.0 2005.0
4 GE全球再保险公司 美国 5551.0 1841.0
5 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德国 4837.9 1579.6
6 劳合社 英国 5743.6
7 格宁环球再保险集团 德国 3462.3 1037.4
8 斯考再保险公司 法国 2809.2 493.7
9 安盛再保险集团 法国 3294.8
10 安联再保险集团 德国 2419.5 746.0

6. 请详解一下再保险公司;在我国有哪些再保险公司

再保险公司:指专门从事再保险业务、不直接向投保人签发保单的保险公司。就是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分散风险,把一些大的承保单位再分保给另一保险公司。接受这一保单的公司就是再保险公司,一般出现在在财险中比较多。
在我国很少有再保险公司,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再保险公司是:
1 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2 瑞士再保险公司
3 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4 GE全球再保险公司
5 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6 劳合社
7 格宁环球再保险集团
8 斯考再保险公司
9 安盛再保险集团
10 安联再保险集团

7. 瑞士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瑞士再保险是一家上市公司,公司股票于瑞士股票交易所 (SWX) 主板上市,并在virt-x项下以 “RUKN”代号进行买卖。瑞士再保险目前的评级为:(i)标准普尔:“A+” 级;(ii)穆迪:“A1”级; (iii) A.M. Best:“A”级。瑞士再保险自1956年起就已在亚太地区开展业务,在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设有多个办事机构,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总部设在香港。

8. 中国太平的发展历程

太平人寿——80年的“中国太平”之路
太平人寿,始创于1929年。一家拥有八十年历史的寿险公司。在其80年的“中国太平”之路中,见证了中国民族保险业发展的历史。公司自2001年国内复业至今的八年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亮点频现。
亮点1:稳定的股东结构,持续的资本注入,太平人寿发展力量更强大;
亮点2: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跃居亚洲寿险公司第九位;
亮点3:实现连续四年盈利,太平人寿已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能力;
亮点4:稳健高效的投资管理优势,为客户带去更多效益;
亮点5:坚持“三高团队”建设,引领国内寿险业专业经营先潮;
亮点6:坚持专业经营,太平人寿个人业务构建起体系运作的“八大体系”;
亮点7:一流的服务支援体系,保障公司高效进行专业经营;
亮点8:勇担企业公民和社会大众保险服务商的责任,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承揽国际国内各项重要活动。
金城银行创办太平保险,开风气之先
1929年11月20日,太平保险公司创立于上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保险业正处在有史以来第一个发展高潮期。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国人的民族意识不断增强。有感于“海通以来,我国的财产保险与生命保险为外商所垄断,金钱外溢与年俱增,不独有损利权,漏卮难塞,其影响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尤为严重”(沈雷春:1937年《中国保险年鉴》),一些有识之士开始集资创办保险公司,力图与洋保险相抗衡。据资料记载,1919年至1935年间,国人共开设保险公司30余家。
在此期间,中国保险业还出现了一个新形势,就是银行业投资办保险蔚然成风。银行与保险具有天然的联系:它所经营的贷款业务,贷款户的货物或不动产抵押都必须投保以资保证。在保险业方兴未艾之时,银行家看到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因此纷纷起而经营。从1926年以后的10年间,由私营银行和官办银行投资设立的保险公司共有12家。《中国保险史》对此评论道:“中国从1926年到1936年期间,由于金融业以其雄厚的资金投入保险业,改善了公司的经营管理,注意培养专业人才,拓展险种,发展经纪人,并利用银行贷款关系,争取工商业的保险业务。民族保险业有了迅速发展,与1914年相比,公司家数增加两倍多,资本金增加五倍多,呈现一片新的景象。”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继1926年东莱银行设立安平水火保险公司之后,私营的金城银行于1929年投资100万元(实收50万元)开设了太平水火保险公司,设址于上海江西路212号金城银行大楼。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金城银行总经理周作民兼任,丁雪农任第一协理,王伯衡任第二协理。太平保险公司以太极图形为商标,取“生生不息”之意,并打出了“太平保险,保险太平”的口号。
公司于1929年11月20日成立,次年2月19日正式开业。公司以经营水险、火险、船壳保险、汽车保险等为主,并酌量办理“玻璃”、“邮包”、“行动”、“茧纱”等险种。“创办初期,虽值百业不振,然历年决算颇具效益,且业务亦日在进展之中”(金城银行档案)。但毕竟由于资本额不够雄厚,遇有大额业务便无力承做,或只得分与他人,影响收益。1933年,金城银行拟将太平扩大经营,而其他尚未涉足保险业的银行也正跃跃欲试,于是,金城邀集交通、大陆、中南、国华等四家银行加入太平,资本额扩大为500万元(实收300万元)。一时声势浩大,金融界为之瞩目。7月,公司改组完成,黄奕住任董事长,周作民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聘丁雪农、王伯衡为协理。同时,将公司名称中的“水火”两字删去,改称太平保险公司,并添办人寿、意外等保险。
太平保险从此步入大型华商保险公司的行列
接收安平丰盛天一,集团化经营蔚为大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市场上保险公司的生生灭灭、分化重组乃是寻常之事。从1934年起的三年间,太平保险公司陆续收购了几家华商保险公司,开始向集团化的方向迈进。
1934年初,丰盛保险公司因经营不善,拟将大部分股份售与太平,改组公司,与太平合作营业。太平对合办并不感兴趣,但考虑到该公司的牌号已有多年历史,若将其全盘接办,作为子公司继续营业,“则所有业务上衡量操纵、选择迎拒之便利既可继续存在,且可以丰盛公司之名义,多一招揽生意之机会,增厚进展之力量,相辅而行”(太平档案)。经谈判,太平最终以一万元的价格收买了丰盛。
1935年5月,东莱银行加入成为太平保险的第六个股东。同时,东莱银行创办的安平保险公司经营上发生困难,亦由太平接收合并。
1936年,中国垦业银行投资开办的中国天一保险公司因无人管理,也以低微的价格转让给太平接办。
上述三家公司对外仍保留原来的牌号,各地的分支机构及代理处仍继续营业。为了加强领导和管理,1935年设立了太平安平丰盛总经理处,次年改为太平安平丰盛天一总经理处,统辖四公司的一应事宜。总经理处设在太平保险总公司内,太平保险公司总协理兼任“太安丰天总经理处”总协理。这样,太平只须用一套管理人员来处理四个公司的业务,这种欧美托拉斯性质的管理形式,在当时中外保险公司中尚属独树一帜,为业界所瞩目。
成为集团公司后,太平不但资金实力大增,而且业务联系更为广泛,所有六家股东银行及四行储蓄会的各地分支行、会,均由总公司与之订立契约,委托为公司业务代理人,通过这种方式,把所有六行一会的所有放款与押汇全部交由太平保险集团承保,于是业务大振。
太平保险除在上海设总公司外,在京、汉、津、哈、鲁、粤等六大区域的大中城市广设分支公司或代理处,最鼎盛的时候,全国代理网点总数达900余处,还在香港、新加坡、西贡、雅加达、马尼拉等地设立了分支公司。不数年间,太平成为全国最大的华商保险公司之一。
那年月,民族保险公司大多资本数额较小,承保能力和限额也受到相应限制。为了增强对巨额业务的承保力量,一些华商公司开始走向联合的道路。1933年6月,肇泰、华安、永宁、永安、先施、海上、联保、通易、宁绍、华兴等10家公司发起设立了华商联合保险公司,并被国民政府特许为经营分保业务的专业再保险公司,其营业性质以便利各家之分保为重点。1936年,通易公司倒闭,华商联合保险公司资金受严重影响,当年亏损2万元,公司面临解散的危险。经过数度接洽,太平保险集团出面继承了通易名下的全部股份票面51000元,由太平担认26000元,安平担认25000元。并据此修改了华商联合保险公司章程,增加董事名额,由太平出任常务董事兼董事长,主持该公司事务,安平任董事。并与瑞士再保险公司订立了分保契约。同年,太平保险又与伦敦市场的劳合社、世纪、Willis Faber & Dumas等保险集团订立了互惠分保合约。自此,太平又在再保险领域占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建太平人寿,产寿险分业经营
太平在创立之初,定名为“太平水火保险公司”。1933年7月,公司增资扩股,股东由一变五,资本由100万而至500万。不仅如此,还将公司名字中的“水火”二字去掉,准备添办人寿保险业务。
鉴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是年9月,董事会决定人寿保险部之会计独立,并从公司资本中特拨国币100万元,备作举办寿险业务之基金。12月,公司指定专人开始筹备事宜。
1934年4月20日,人寿保险部正式成立,并自即日起开始对外营业,到年底,有效保额已达170万元,自后逐年增加,营业范围亦逐渐扩展至全国。1936年8月,太平保险收购中国天一保险,天一寿险部的全部寿险契约也由太平概括承受。到1938年底太平保险寿险部改组为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时,太平的寿险有效保额已达国币700万元。
1937年1月11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保险业法及保险业法施行法,规定同一保险业不得兼营损失保险与人身保险,在保险业法施行前兼营者,应于保险业法施行后两年内依法改组。划出寿险部,设立单独的人寿保险公司乃提上议事日程。
太平的寿险部从一开始就自成机构,业务及会计独立,不与其他业务部门相混合,因此改组手续较为简便。经过一年多的布置,由太平的股东——交通、金城、大陆、中南、国华、东莱等六大银行——另行认缴股本100万元国币。然后热热闹闹地召开了创立大会,选定周作民为董事长,丁雪农、王伯衡为常务董事,许汉卿等7人为董事,周继云等5人为监察人,并呈请登记。
1938年8月10日,经国民政府经济部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同年12月30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公告改组成立,太平保险公司寿险部的全部资产负债以及契约上之权利义务,俱由太平人寿保险公司概括承受,太平保险公司寿险部同日取消。推定周作民为总经理,丁雪农、王伯衡为协理。
从1929年11月太平保险创立到1938年底分设太平人寿,整整9年。这9年中,1933年增资扩股、1935年开始集团化经营、1938年创设太平人寿,基本上是3年跨一台阶,其发展壮大之迅猛,实为当时所罕见。
组织太平分保集团,于艰危时世中奋争
1937年,日本发动对华侵略战争。日本占领上海后,并未立即与英美等国形成公开对抗,上海英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乃成为日军占领区包围中的“孤岛”。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进上海租界,昔日操纵上海保险市场的英、美、法等国的保险公司,被勒令停业,其外籍人员被关进集中营。
由于外商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中国保险市场,加之华商保险公司资金短少,实力微薄,中国民族保险公司的再保险问题一直都依赖外商保险公司解决,主要是英商、美商及瑞士再保险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商保险公司对英美等国的分保渠道被迫中断。上海的华商保险公司乃自谋出路,组建华商分保集团。
1942年2月,太平保险公司联合宝隆、大业等保险公司组成太平分保集团,到7月,成员公司扩大至19家。几年内,上海的华商保险公司相继组建了大上海、久联、五联、十五联、华商联合等分保集团,加上太平分保集团,共计6个,参加公司达80家。在这6家中,太平颇有些与众不同。太平档案对此有如下记载:“讲到太平分保集团的特点,就是一切集团事宜,均由太平一家负责处理,不受其他会员公司的支配与节制,与久联集团由参加公司另组办事处及大上海集团之另组一公司专司其事者有显著区别。还有太平与国内外同业订立溢额合约分保多以互惠为原则,惟因此而获得的分入合约分保,均由太平独家接受,并不能分与集团会员公司。因为一则它们资力薄弱,不愿负额外的责任;二则国外无分支机构,遇有赔款,无法按原币摊付。”
华商保险公司组建分保集团,有效地解决了民族保险业的危险分散问题,并为华商保险业逐步自主经营打下了基础。
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通货恶性膨胀,经济秩序混乱不堪。据统计,1946年9月至1949年5月,物价骤涨1.051亿倍。中国保险业遭到严重摧残,一大批保险机构坐吃山空,负债度日,连一些较有实力的公司也陷于难以支撑的困境。华商联合分保集团发出感叹:“金圆券发行未久,遽尔贬值,嗣后是否有保持稳定之可能,无人敢逆料,倘法币末期之困难情势重演于今日,则恐我保险业将濒于危殆。”保户对金圆券已失去信心,即使有投保意向,也只愿以外币保额投保和计算赔款。于是,国营的和其他一些尚有余力的保险公司,改以银元、美金和港币承保。太平分保集团也曾于1948年7月1日组织了包括22家成员公司的外币业务集团,于艰危时世中勉力支撑,直到1949年解放前解散。
公私合营,天下一统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根据上海市军管会发布的训令,包括太平保险公司在内的64家华商保险公司和42家外商保险公司获准恢复营业。
此后十余年间,人民政府对保险市场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太平保险公司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解放之初,大部分保险公司资力薄弱,承保能力有限。为缓解华商保险公司的分保问题,在军管会的领导和中国保险公司的支持下,1949年7月20日,47家华商私营保险公司联合组成民联分保交换处,太平保险公司协理丁雪农被公推为主任委员,民联的办事机构也设在太平保险公司内。
民联分保交换处是解放后上海工商业中最早成立的一个联营机构,它的创办,改变了华商保险公司依赖外商的心理,大大增强了华商保险业的信心,同时为私营保险公司的进一步联营奠定了基础。
在人民政府对私营保险公司“限制、利用、改造”的政策主导下,1951年下半年,上海25家私营华商产物保险公司开始酝酿合并问题。同时,天津的3家私营保险公司也派代表赴上海联系,表示愿意合并。经过紧张筹备,这28家私营保险公司分别组成太平和新丰两家保险公司,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入一半以上的资金,走上了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公私合营的太平保险公司由15家公司组成,其中上海12家,即太平、安平、中国天一、太安丰、华商联合、福安、宝隆、建国、大丰、大信、裕民、扬子;天津3家,即大昌、中安、中国平安。公司资本总额定为人民币100亿元(旧人民币,下同),其中参加合并的公司以其净资产作为投资,总额定为45亿元,其余55亿元悉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资。合并协议于1951年10月22日正式签定,11月1日,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太平保险公司设立19人组成的董事会,并设立监察7人。经董事会推选确认,周作民等7人为常务董事,周作民任董事长,谢寿天任副董事长,林震峰为总经理,李祖模、金瑞麒为副总经理。
公私合营新丰保险公司由上海的13家私营保险公司组成,资本总额60亿元人民币,公司于1952年1月1日宣告开业。
1953年4月,作为国家保险公司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开始考虑太平、新丰两公司进一步合并的计划,打算通过两公司的合并,逐步做到国内保险业务由国家专营,而以合并后的合营公司加强其国外机构,进一步发展国外保险业务。1955年,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洪流中,全保险行业的公私合营终于由设想变为现实。1955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由其上海分公司提出了《关于公私合营太平、新丰保险公司合并的方案》,建议:两公司合并后的业务重点将放在国外,成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领导下的一个专业性保险公司,加强对国外业务的领导,进一步发挥其助手作用,分担起促进国际贸易、吸收外汇资金的光荣任务。考虑到太平保险公司在香港、新加坡、马来亚、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而新丰保险公司没有海外机构,因此建议合并后的新机构定名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
1956年3月21日、22日,两公司董监事会在上海分别举行,会议就两公司合并、总部迁往北京、国内不再设立分支机构等一应事宜作出决议。
1956年8月1日、2日,太平、新丰两公司在上海《解放日报》刊登联合启事,宣告:“自1956年8月1日起,我两公司合并为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并将合并后机构迁移北京办公,两公司原在上海机构同时撤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亦同时刊登通告,“同意接受该两公司在上海地区签发的保险单尚未满期的保险责任”。新的太平保险总公司设址于北京阜成门外天宁寺路。
太平、新丰两保险公司的合并、迁京、停办国内业务,标志着中国保险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完成,中国保险市场从此进入国家专营的时代。
根据两公司最后一次董监事会议的决议,新的公私合营太平保险公司的任务是:加强国外分支公司的领导,积极开展国外业务,继续为侨胞服务和替国家积累外汇资金。太平保险公司自此移师海外,致力于拓展国际保险市场。
这一去就是45年。
国内复业,圆了几代人的梦
从1956年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保险市场几度风云变幻,太平保险在海外也是筚路蓝缕,几代太平人胼手胝足,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闯出一片天地,赢得了广泛认同。
1998年,根据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撤销,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的海外经营性机构划归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8月20日,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太平保险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于是成为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两支劲旅。
转眼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一步步逼近世界贸易组织的大门,中国保险市场扩大开放势在必然。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向国务院和中国保监会提出了回国创业的请求,同时对旗下资源进行战略性重组:在香港,将太平保险与民安保险公司、中国保险香港分公司合并,以香港民安保险公司名义对外营业;在新加坡,将太平保险与中国保险新加坡分公司合并,以中国保险新加坡分公司名义对外营业;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香港分公司与太平人寿合并,以中国人寿香港分公司的名义对外营业。
2001年5月22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太平保险公司和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全面恢复中国境内的保险业务。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太平保险公司于2001年12月20日宣布开业,总部设在深圳。此时的太平保险公司已经过股权改造,由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5.05%,中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0.05%,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持股24.9%。太平人寿保险公司亦于11月30日开业,总部设于太平保险的发源地上海。
海外拓业近半个世纪,一朝荣归故里,太平保险开始在国内市场大展拳脚。复业后第一年,太平保险在深圳、北京、广东、上海等四地开设了分公司;2003年,又一口气在天津、大连、四川、江苏、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等8省市开设了分公司;2004年,开设湖南、青岛、重庆分公司;2005年,设立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分公司。至此,太平保险已设立19家分公司,作为全国性保险公司的机构网络布局基本形成。

9. 全球再保险公司 排名

全球十大保险公司排名:
1、慕尼黑再保险集团;
2、瑞士再保险公司;
3、通用/科隆再保险公司;
4、全球再保险公司;
5、汉诺威再保险公司;
6、劳合社;
7、格宁环球再保险集团;
8、斯考再保险公司;
9、安盛再保险集团;
10、安联再保险集团。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瑞士再保险公司商标

文章链接:https://www.jztd.net/1003.html

该作品系作者结合行业标准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侵权请通过投诉通道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

目录[+]